logo
  • 要闻
  • 财经
  • 信用
  • 文旅
  • 健康
  • 三农
  • 科教
  • 法制
  • 社会
  • 智慧城市
  • 生态环保
  1. 发改
  2. 品牌
  3. 公益
  4. 舆情
  5. 园区
  6. 访谈
  7. 视频
  8. 直播
  9. 专题
  10. 巴蜀名镇
  11. 天府图库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 专题 >
  • 正文

从“新农人”到“兴农人” 四川返乡青年书写乡村振兴新故事

2020-08-03 10:13: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夕阳的余晖经过希望的田野,向南的候鸟待遇袅袅的炊烟……”7月中旬,在四川德阳高槐村的“田野秀场”,伴随着吉他琴弦拨动,“民谣小院”乐队歌声中描绘出一幅乡村画卷。

去、.jpg

  6月11日,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李山村柑橘园园主刘沈厅(右二)与当地年轻人一起摆放展示的特色水果。

  “高槐村环境很好,给我们创作带来不少灵感。”“85后”音乐人张小黑是“民谣小院”乐队成员之一。一次偶然机会,他们决定把创作基地放在家乡德阳市的高槐村。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新农人”,每到周末,他们就会以公益方式,为村民、游客演唱民谣。
  高槐村离德阳市区仅几公里之遥,优越的地理优势先后吸引了27家企业投资7950万元(人民币,下同),丰富园艺、文创等产业。村集体投入127万元用于土地整理、民宿打造和柑橘产业园建设,扩宽了集体经济发展空间。

来.jpg

  6月11日,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李山村柑橘园园主刘沈厅介绍自己牵头搭建的数字农业服务平台。

  漫步高槐村,一栋栋红瓦小洋楼整齐排列在道路一旁,白墙下鲜花点缀,小溪里碧波微澜,房舍边翠竹掩映,道路旁菜园齐整……通过乡村振兴,高槐村从贫困村变为富裕村。
  在离“田野秀场”不到百米的位置,是“新农人”胡蓉开的“染云山房”,主推植物染手作体验、健康轻食、度假民宿等。
  2014年,胡蓉在高槐村开了第一家咖啡馆。6年来,先后有23家咖啡馆开在了村内,高槐村成为一个网红“打卡点”。每逢周末、节假日,远近游客纷至沓来。
  “在我们来之前,当地村民没有想过把自己闲置的房屋拿来做经营。随着越来越多‘新农人’到来,村民们转变了观念,觉得原来他们也可以做很文艺的事业。”如今,胡蓉口中很文艺的事业已经不止于开咖啡馆。高槐村依托咖啡主业,引进3D打印、乡村音乐、青溯植染、“非遗”潮扇等新业态14个,建立新机制激活乡村、发展新业态赋能乡村,构建起村民与“新农人”众创共建模式,实现无名小山村从咖啡小镇向独具特色文创小镇“蝶变”。

e.jpg

  6月11日,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李山村柑橘园园主刘沈厅在介绍当地特色水果。

  “新农人”转变成为“兴农人”的故事不止发生在高槐村。在眉山市彭山区谢家街道李山村,柑橘园园主刘沈厅正用自己研制的简易滴灌系统滴灌果树,“这套简易滴管系统在四川已经推广超过5000多亩地,每亩地可以节约500元到800元的设施成本以及500元左右的管理成本。”
  刘沈厅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2016年底他回到家乡彭山承包果园,尝试新型种植技术,创建果业商会。如今,他又发挥专业特长,搭建了数字农业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直销本地特色农产品,引进外地的先进技术、农资工具等。
  在他看来,“新农人”的先进农业知识与技术是“三维”的,而传统农业耕作习惯则是“二维”的,“三维”“二维”结合助推农业生产现代化。
  像刘沈厅一样的“新农人”,仅眉山市彭山区就超过100人。正值青春的他们回到充满希望的乡野,用双手改变自己和身边人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广袤大地上一座座村庄。(作者 陈选斌 张浪 摄影 侯宇)

责任编辑:王美裕

四川频道 文章页免责声明:以上内容除原创文章外为本网转自其它媒体,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即行删除。

要闻

  • 彭清华接受人民日报专访:继续奋斗勇往直前,谱写治蜀兴川新篇章
  • 川渝消委会携手共建跨区域维权机制
  • 农村安置小区重现“诗和远方”
  • 宜宾市新增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
  • 【天府国际机场试飞】南航A380飞赴成都 准备参加成都天府机场首次试飞

关于《宏观经济管理》杂志 关于中宏网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598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