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获悉,日前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成都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如何建设进行了细化,吹响了全面推进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号角。
加大对重要农产品
生产保供金融支持
根据《实施方案》,成都市建设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将立足“大都市+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探索普惠金融支持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为目标,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适度竞争、有序创新、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
如何建设?《实施方案》将《总体方案》的任务进行细化和分解,并明确各项任务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实施方案》从加强分类引导、聚焦“三农”发展、深化金融科技运用、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拓宽投融资渠道、优化农村金融基础设施等方面促进“大都市+农业农村现代化”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
《实施方案》提出,加强分类引导,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推动金融机构发挥优势加大乡村振兴支持力度,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下沉服务重心,积极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鼓励其他金融机构和组织发挥有益补充作用,推动金融租赁、消费金融、保险、信托、征信等积极探索涉农业务创新。优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空间布局,鼓励涉农中小银行、保险机构、农业担保公司下沉服务重心,在乡镇及以下地区开设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点,支持在农业功能区、农产品市场设立专营机构和服务团队。强化法人金融机构治理,推动金融机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法人治理水平,确保职责清晰、风险控制有效、激励约束匹配、信息披露制度完善,形成有效制衡、协调运转的现代公司治理机制。
聚焦“三农”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加大金融资源倾斜力度。加大对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供金融支持,整合财政资金与社会资金,创新投融资模式,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都江堰精华灌区现代化建设、粮食安全全产业链基础设施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业态,进一步优化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加大农产品出口产业集群发展金融支持,完善金融支持绿色农业配套政策和机制,创新绿色农业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拓宽绿色农业直接融资渠道,支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建立完善成渝地区协同发展、优势互补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扩大乡村振兴直接融资规模
增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离不开金融科技的助力。《实施方案》提出,提升“农贷通”数字化平台运用实效,运用金融科技优化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探索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升级“农贷通”数字化平台,完善以信用体系建设为核心,以融资对接、保险保障、供应链金融、政务服务、农村电商为主要场景的服务模式,增强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充分利用移动终端载体,提升数字金融活跃度。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不断扩展传统农村金融服务产品体系、应用场景和覆盖人群。促进数字金融与乡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运行质效。积极推动数字人民币成都试点测试,搭建数字人民币农村金融使用场景,探索数字人民币在惠农助民方面的应用。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村产权和金融资源有机衔接。深入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农村产权融资由点拓面。推进农村承包土地、宅基地“三权分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机制,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有效对接金融服务机制。探索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村产权流转体系,支持跨主体农村产权流转及金融服务对接。
拓宽投融资渠道,满足多层次、全生命周期金融需求。扩大乡村振兴直接融资规模,运用金融手段提升农业风险管理水平。积极运用债券融资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等方式,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
优化农村金融基础设施,改善农村金融生态。健全适应乡村振兴发展的支付服务体系,依法合规推动涉农数据开放共享,强化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依法推动政府部门涉农数据开放共享,拓展“天府信用通”“银政通”“天府金融风险监测大脑”等数字服务平台应用。鼓励金融机构对接全国“信易贷”平台,创新开发“信易贷”产品和服务,加大对普惠群体的信用贷款支持力度。引导涉农征信机构完善农村信用信息数据库,研发特色征信产品,提供信用信息服务。(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刘泰山)
四川频道 文章页免责声明:以上内容除原创文章外为本网转自其它媒体,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即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