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四川2月3日电 近日,教育厅印发《关于公布第三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和试点院(系)评选结果的通知》,经各高校申报、专家组评审、教育厅审定,遴选产生了第三批试点高校13所、试点院(系)52个,其中,四川财经职业学院成功入选试点高校。据悉,“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本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周期为两年,自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
四川省第三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名单 图源:教育厅
2月3日,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罗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我校通过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政行企校‘四方联动’、一二三课堂‘三环贯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轮驱动’、培养‘德技并修’、能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财经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总体目标’的‘54321’育人体系,深入推动三全育人工作扎实开展、笃实夯基。”
围绕十大育人体系
全力推进“三全育人”工作
记者了解到,为结合职业教育特点,抢抓职教改革机遇,聚焦财经类高职学生技能培育关键领域、思想建设关键环节、成长发展关键阶段,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围绕“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十大育人体系,压实各方主体责任,推进“三全育人”工作有序开展。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开展的2022年师生共祝端午佳节系列活动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供图
“我校始终守住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育人主渠道,集中精力在‘深’和‘特’上下功夫,着力打造财经类职业院校‘三全育人’示范样板,致力构建财经特色课程思政体系、打造财经特色专业思政模式、擦亮财经特色核心元素,提升育人影响力。”罗潇介绍。
“同时,我们积极搭建政策咨询平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实践活动中,推动一二三课堂有机结合。”罗潇告诉记者,学校积极推进“校校、校所、校企、校地”有机结合,共建高品质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协同育人,组织学生开展沉浸式行业教育实践,加强专业教学的实践类课程建设和顶岗实习。
不仅如此,该校还通过组建红色财经文化研究中心、举办全国红色财经文化论坛、修建红色财经馆、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中心、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公寓、举办财苑大讲堂和东安大讲坛以及一系列的学术性讲座,着力打造独具特色和影响力的财经文化体系,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优秀文化素养的财经人才。
设置“心理育人提升专项行动”
5年资助学生18153人次
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心理育人提升专项行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做好特殊时期、不同季节学生心理危机排查,动态管理关注学生名单,及时沟通学生心理异常情况,全面做好心理育人工作。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组织二级学院开展5.25心理健康活动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供图
“我校以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要为导向,抓好校院领导深入基层联系学生,抓实辅导员深入走访学生寝室制度,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中教育人、引导人。”罗潇表示。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开展的资助育人宣讲会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供图
记者了解到,为实现“精准对象、精准建档、精准帮扶”,该校设立了“学生资助管理平台”,实现资助工作业务线上办理,优化学生基本信息查询、家庭困难学生管理、评优评奖等项目,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生活帮扶、学习帮助、心理帮扶等资助服务,为家庭经济特殊困难及受疫受灾的同学提供爱心学习用品与生活用品。“近五年来,我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8153人次,金额4390.01万元。”罗潇介绍。
发挥自身特色与职教优势
形成具有财经职业院校特色的“示范工程”
“下一步,我校将充分发挥学校财经特色和职教优势,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大数据深度融合,利用大数据平台联通信息,将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工作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同时评估,实现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形成‘十大育人’体系的强大合力。”罗潇表示,未来,学校将形成具有财经职业院校特色的“示范工程”,聚合三全育人影响力,构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机制,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可复制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实现全员育人“信息化”、全过程育人“可视化”、全方位育人“一体化”。同时,不断推进核心要素构建、关键领域改革创新、育人体系全面落地,持续做亮“诚信财经、匠心财经、廉洁财经、人文财经、红色财经”五张名片,打造具有财经特色的校园文化。(徐臻)
四川省第三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名单 图源: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