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四川4月10日电 白酒是四川特色优势产业,川酒也占据了中国白酒产业的半壁江山。日前,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酒谷湖校区(川酒学院)启用仪式举行,标志着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四川化院”)川酒学院正式入驻中国西部工匠城中国浓香型白酒工匠园区。同时,四川化院川酒学院也是全省第一所白酒全产业链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现代产业学院。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酒谷湖校区揭牌现场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供图
“一校双区”办学格局形成
学院园区企业要相互融合发展
“川酒高质量发展需要科技和人才的支撑。长期以来,经信厅在推动川酒产业加快发展的同时,注重引导院校联合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大中小企业围绕产业发展要求和发展趋势开展产学研合作,大力支持培养实用技术人才。”经信厅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周海琦介绍,川酒学院入驻白酒产业园区办学,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服务泸州建设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建设适应四川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有益探索。
“酒谷湖校区正式启用,标志着四川化院形成了‘一校双区’新的办学格局。”周海琦表示,学院、园区和企业要在相互融合中谋求发展,在发展中加快完善,在完善中实现科学化管理,促进办学模式、管理体制、育人方式改革创新,推动“一校双区”教育教学走向良性发展的未来。以“一校双区”办学新模式,优质教育品牌新作用,特色产业学院新成效,为稳步推进重点产业发展和推进现代职教创新发展贡献泸州智慧和泸州经验。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酒谷湖校区正式启用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供图
周海琦指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四川化院要积极稳步推进‘1+X’证书、新型学徒制等试点、探索创新‘订单培养’模式,围绕重点领域和职业教育新赛道,在提升产教协同育人实效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持续发力,为产教深度融合探索建设系统集成强、辐射带动广、综合服务优的新示范。”
以“专业链”对接“产业链”
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
“川酒学院以‘专业链’对接‘产业链’,有效推动了产教融合示范区建设。”四川化院党委书记刘志勇告诉记者,川酒学院着力构建依链建院、院园合一,多元协同、共建共治,在园在岗、育训结合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新路径,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有效破解食品饮料产业发展的人才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矛盾。
学生正在上品酒课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供图
“同时,川酒学院实施数字化专业改造,专业群建设与行业创新同频共振。”刘志勇表示,川酒学院以食品饮料产业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为突破口,不断提升人才供给质量。充分运用“云、物、大、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白酒酿造、功能性食品生产、文化旅游等产业共生发展,聚焦食品饮料产业人才链与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促进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断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
刘志勇介绍,在此基础上,校企双元协同共育工匠人才,共同打造双栖双能师资队伍。“一方面,通过打造校企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实现校企融合,培养一支由国省酿酒大师、国省白酒评委、国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等行业企业专家、技术能手组成的专兼职双栖师资队伍。”刘志勇告诉记者,另一方面,通过创新校企双元协同育人体制机制,深化订单式、定制式人才培养和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改革,培养适应岗位的高素质复合型工匠人才。
探索多元协同育人新模式
形成校企园所联动的产教融合生态系统
刘志勇介绍,酒谷湖校区的正式启用,实现了职业教育“专业建在产业链上,学校办在园区中”,必将进一步增强泸州职教实力,提升白酒园区开放形象,为泸州建设中国西部工匠城,更好服务建设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注入强大动力。
“此外,川酒学院探索多元协同育人新模式,形成四链融合格局,着力构建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多元投入,校—企—园—所四方联动的产教融合生态系统。”刘志勇表示,下一步,川酒学院将遵循“共建共享、开放合作、服务产业、惠及社会”的理念,充分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播功能和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探索校—企—园—所协同育人新模式,促进“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四链深度融合,将以全链式工匠人才培育模式,培养一批服务泸州产业发展、辐射周边地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泸州乃至全国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徐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