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四川3月20日电 为推动《美丽四川建设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落实落地,日前,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印发《美丽四川建设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责任分工方案》《美丽四川建设2023年度实施方案》(以下分别简称《分工方案》和《实施方案》)。
“锦城蓝”越来越常见 记者 李昕锋 摄
记者了解到,《分工方案》将《美丽四川建设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的主要内容细化成9个板块163条具体任务,逐一明确了48个省级部门(单位)、21市(州)的牵头责任、协办任务和具体工作,确保美丽四川建设各项任务责任落实到每个实施单元。《实施方案》则突出年度时间节点和四川特色,从开展美丽四川建设先行试点、建设特色鲜明的美丽家园、发展低碳循环的绿色经济、打造天蓝水碧的宜人环境、保护和谐共生的自然生态、加快完善组织领导体系、强化美丽四川建设交流宣传等7大板块细化2023年四川17条具体任务,确保美丽四川建设全面起步见效。
建立健全美丽四川建设标准和评估体系
启动美丽四川建设先行县(市、区)试点
在开展美丽四川建设先行试点方面,《实施方案》明确,2023年,四川要制定美丽四川建设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美丽四川建设标准和评估体系,市级层面细化建设评估体系。同时,推动地方开展规划编制,明确各市(州)应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生态本底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探索各美其美的建设路径,加快编制出台本地区推进美丽四川建设规划。此外,启动美丽四川建设先行县(市、区)试点,要求按照以点带面、分区分类、多层推进的模式,启动美丽四川建设先行县(市、区)试点。
雪山下的成都市郫都区 图源:生态环境厅
建设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乡村
实施“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行动
在建设特色鲜明的美丽家园方面,2023年,四川要建设美丽宜居城镇,除了加快推进国家和省级城市更新试点,创建一批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气候宜居城市(县),还要有序开展国家和省级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试点。同时,要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围绕环境优美、生活宜居、发展宜业、治理有效的目标,建设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乡村,持续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此外,要践行绿色低碳简约生活方式,将实施“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3年四川行动,分类开展绿色建设行动。
位于成都市郫都区的川西林盘 图源:郫都区生态环境局
构建绿色高效的交通运输体系
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升级
在发展低碳循环的绿色经济方面,2023年,要构建绿色高效的交通运输体系,实施“电动四川”行动计划,推广节能低碳型交通工具。持续推进货物运输“公转水(铁)”,加快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持续推进高速公路充电设施建设,推进绿色出行创建。同时,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升级,建设世界级优质清洁能源基地,加快建设水风光一体化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基地。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用实施,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推进水产健康养殖。
白鹤滩水电站 图源:四川日报
成都等8市高质量建设“无废城市”
遂宁等7市开展成渝地区“无废城市”共建
在打造天蓝水碧的宜人环境方面,要提升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开展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三大攻坚,强化秸秆露天焚烧、烟花爆竹管控,做好成都大运会环境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同时,要改善水环境质量,开展第二批省级美丽河湖建设,开展城市公园景观水体专项整治,推动城镇污水收集处理,开展水质达标提质攻坚。此外,要营造舒适安全环境,出台四川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管控,推进成都等8个城市高质量建设“无废城市”,全面启动遂宁等7个城市开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
俯瞰遂宁城区 图源:四川日报
建设一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省级生态县
在保护和谐共生的自然生态方面,2023年,四川要强化自然保护地管理,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高质量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推进若尔盖国家公园建设,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组织开展2023年自然保护地“绿盾”行动,建设一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省级生态县。
成都市成华区上榜四川第二批省级生态县名单 图源:成华发布
同时,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修订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行动计划,印发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十年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保护规划。推进“五县两山两湖一线”等重要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持续开展珍稀濒危物种迁地和就地保护。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抓好重大危害外来入侵物种治理,开展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秦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