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11月13日,乐山农商银行的客户经理杨毅收到一条预警短信:标红的开头,提醒他一个月前给某餐饮商户办理的30万元贷款业务,有还款风险。同一时刻,在成都的四川农村商业联合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四川农商联合银行”)石墙数据中心机房内,系统正在对“跑”出的2万条数据结果进行筛选,并对重点警示内容“标红”,随后发送到客户经理的手机上。
全省范围内,各市县农商银行(下称“四川农商银行”)有5000多个网点,上万名客户经理。“业务能及时跟进开展,全靠系统‘跑’得快!”杨毅感叹。
杨毅口中的系统,是四川农商银行已运行4年的“基于小样本集成学习的涉农信贷业务智能风控体系”。该系统近日入选四川省2024年“数据要素×”典型案例清单。
可随时随地操作客户经理成“行走的银行网点”
一直以来,四川农商银行深耕全省“三农”和小微企业领域,有6000多万的客户群。这对于银行的基层工作人员来说,不仅工作量大,操作难度还不小,一度导致相关业务审批缓慢。
在业务需求驱动下,2018年,四川农商银行开始数字化转型,并于次年启动智能贷款产品的研发,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信贷业务数字化风控,目前已投产6款数字化信贷产品。
“运行次数最多、使用范围最广的,就是基于小样本集成学习的涉农信贷业务智能风控体系。”四川农商联合银行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易中建介绍,该系统采用了小样本集成学习的信用风险预测方法,在农户风险数据不完整的情况下,通过大量数据“投喂”模型进行训练,克服样本规模不足的局限,达到预测风险的效果。同时,针对农户贷款量大、交易频繁的特点,在4个数据中心建设基础云平台,可为业务系统提供稳定以及弹性的算力、存储、网络等基础资源。
“只要手机里有这个系统,贷款的申请、审批、归还、催收都可随时随地操作。”易中建介绍,每个客户经理就是“行走的银行网点”,每部手机就是客户“口袋中的银行”。
以前,申请贷款,需要有抵押物数据,还要请专家审核,不同客群不同场景,还需要设计不同要素。就算是灵活配置差异化的信贷策略,顺利的话也需要一个星期才能到款。杨毅说:“现在只需要输入客户要求和必要的基本信息,系统就能生成‘私人定制’的贷款产品,最快一天内就能到款。”
用活大数据精准画像成功留住客户
不仅如此,这个系统还是个“预言家”。每逢年初,担心客户会被“挖走”的顾虑,一直以来都让银行感到“头疼”。对此,宜宾农商银行升级信息科技部智能系统,对客户存贷款信息、3年内资金使用情况、3个月内资金使用偏离度等进行精准分析并生成解析报告,业务人员拿着报告逐一跟进,成功挽留2000多名客户。
在资阳市安岳县,根据当地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等因素,智能风控系统通过分析规划,合理布局全县各网点资金,针对客户自身或资金的异常,系统都会及时预测相关风险。“能不能还?该不该催?系统以小样本来学习,举一反三的预测能力就体现在这里。”四川农商联合银行数据实验室负责人宋疆说。
通过不断迭代升级,截至2024年10月末,四川农商银行业务中,智能小额农贷授信客户超150万户,授信金额达1900亿元。
“这套系统智能化程度及运行水平在全国农信系统中都处于领先地位。”在易中建看来,系统能让数万名客户经理上手快,使用“丝滑”,主要是解决了客户融资难、融资慢和融资贵的问题,以及银行信贷业务流程繁琐、效率低、成本高和风险防范难的痛点。
对银行发展而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必然趋势。当前银行发展仍然面临数据“口粮”不够吃、不好吃的困扰。“希望加强政务类数据整合,在安全合规前提下加快数据流通。”易中建说。(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兰珍)
中宏网四川 文章页免责声明:以上内容除原创文章外为本网转自其它媒体,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即行删除。